PG电子官方网站- PG电子试玩- APP下载全球卫生倡议投资如何重塑卫生系统?——Gavi与全球基金在32国的系统强化投资分析
2025-10-11PG电子,PG电子官方网站,PG电子试玩,PG电子APP下载
全球卫生倡议投资如何重塑卫生系统?——Gavi与全球基金在32国的卫生系统强化投资分析
本研究针对全球卫生倡议(GHI)投资与卫生系统强化(HSS)的协同问题,系统分析了Gavi和全球基金在2007–2024年间对32个国家预算投资的分布特征。研究发现,超过半数投资集中于卫生人力(52%),服务提供占21%,但存在显著的区域与机构差异。该研究为优化GHI资金使用、推动以初级卫生保健(PHC)为导向的系统转型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,对实现《卢萨卡议程》倡导的捐助协调与卫生系统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政策意义。
在全球卫生领域,全球卫生倡议(Global Health Initiatives, GHI)如Gavi(全球疫苗免疫联盟)和全球基金(Global Fund)一直是推动疾病防控和卫生服务覆盖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这些机构长期以来以垂直项目(vertical program)为主要投资方式,即针对特定疾病(如艾滋病、结核病、疟疾)或干预措施(如免疫规划)提供资金,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,却也带来系统碎片化、协调不足和可持续性挑战等问题。随着全球卫生援助资金逐渐收紧,如何使GHI的投资不仅服务于短期目标,更能从根本上强化国家卫生系统(Health Systems Strengthening, HSS),使其具备韧性、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能力,已成为当前全球卫生治理的核心议题。
在这一背景下,世界卫生组织(WHO)提出以初级卫生保健(Primary Health Care, PHC)为导向的卫生系统改革框架,强调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整合与协同。《卢萨卡议程》(Lusaka Agenda)进一步呼吁GHI之间以及GHI与国家计划之间加强协调,推动资金流动与国家优先事项对齐,从而实现从“捐助依赖”向“自主可持续”的系统转型。那么,一个关键问题是:GHI目前的HSS投资究竟流向了哪里?是否真正有助于系统强化?又是否存在重叠或鸿沟?
为回答这一问题,发表在《BMC Global and Public Health》上的这项研究,由Dijana Spasenoska等人牵头,利用WHO开发的“初级卫生保健—全球卫生倡议工具箱”(PHC-GHI Toolbox)中的HSS投资数据库,对Gavi和全球基金在2007至2024年间于32个国家的预算投资进行了系统分析。该研究不仅揭示了投资在不同卫生系统类别和WHO区域之间的分布特征,也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,以引导GHI和国家决策者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金,构建面向未来的公共卫生系统。
本研究采用经WHO与UNICEF、Gavi、全球基金共同协商一致的分类框架,将HSS投资划分为7个类别:卫生人力(Health Workforce)、服务提供(Service Delivery)、卫生产品(Health Products)、卫生信息系统(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)、治理(Governance)、筹资(Financing)和倡导(Advocacy)。研究数据来源于公开的GHI投资计划数据库,覆盖32个国家,跨WHO所有6个区域(非洲区、美洲区、东地中海区、欧洲区、东南亚区、西太平洋区),包括阿富汗、印度、埃塞俄比亚、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典型中低收入国家。通过Excel进行百分比和区域分布计算,重点分析投资的结构偏好和机构间、区域间差异。
研究发现,Gavi和全球基金在HSS上的预算投资中,有52%集中于卫生人力类别,主要包括培训社区卫生工作者、支付工资、差旅津贴、督导访问等。服务提供占21%,涉及采购摩托车、建设焚烧炉、设备配备等基础设施支持。卫生产品(如冷链设备、药品供应链强化)和卫生信息系统(如数据设备采购、监测技能培训)分别占10%和12%。而治理、筹资和倡导三类总计不足5%,显示GHI在系统层面的顶层设计投资相对薄弱。
尽管两家机构都投资于卫生系统,但侧重点迥异。Gavi的投资中,服务提供占比最高(尤其在非洲区、东地中海区和西太平洋区超过40%),卫生产品(如冷链)和卫生信息系统也在东南亚等重点区域得到较多投入。而全球基金则明显倾斜于卫生人力(在所有区域均超60%),这可能与其支持艾滋病、结核病等疾病领域的人力密集型服务有关。此外,Gavi在治理和倡导方面的投资比例也高于全球基金。
东南亚国家在Gavi投资中获得较高比例的卫生信息系统资金(超20%),西太平洋国家则在治理类别有超过10%的投入。而全球基金在东南亚也投放了较高比例的服务提供资金(22%),这可能与区域疾病负担和卫生系统基础相关。
论文在讨论部分强调,这些发现引出了几个关键问题:一是GHI的HSS投资是否真正用于“系统强化”(如可转移的技能培养、系统功能提升)而非“系统支持”(如临时工资支付、项目专用培训);二是投资是否与国家PHC优先事项对齐,能否触发政府增加国内卫生投入;三是GHI之间以及GHI与国家计划之间是否充分协调,避免重叠、填补缺口,提升资金效率。
此外,作者指出,当前投资中诸如支付差旅津贴、短期工资支持等活动可能仅具备“填补缺口”(gap-filling)的作用,无助于长期系统能力建设。反之,支持督导体系、数据分析能力、整合服务提供(如将免疫与儿童保健服务结合)等,则更具转化潜力,能提高系统整体效能。
结论认为,在发展援助减少、许多国家面临GHI资助过渡(donor transition)的背景下,该研究为GHI和国家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洞见。通过优化HSS投资设计,加强对PHC原则的对齐、推动跨项目效率(Cross-Programmatic Efficiency, CPE)分析、注重公平性和系统韧性,GHI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国家构建可持续的卫生系统,实现从外部资助到自主运营的成功转型。
该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了首个基于标准化分类的GHI投资分布全景,更在于提出了一个推动全球卫生资助模式转型的行动框架——呼吁GHI超越垂直项目思维,将投资真正用于那些能产生系统级变化、具有广泛外溢效应的领域,从而在后捐助时代持续提升全球卫生整体水平。